每经记者 文川 发自吉林
“目前我身上的红色斑点没有进一步扩散,但我还是头晕、恶心,浑身乏力。”5月18日,吉林化纤厂一位刘姓患者在电话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对记者说,“医生建议我每天来检查,今天还在打点滴,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就会转院。”据他介绍,目前化纤厂工人的病情并没有彻底控制,不断有工人前往职工医院就诊。
虽然卫生部专家组已经给出此事的调查意见,但目前的态势似乎表明,吉林化纤“职工中毒”事件正在陷入一场僵局。
职工疑问未解
吉林化纤职工“中毒”事件发生后,吉林市政府有关部门在5月13日的新闻通报会上称,目前共有150多名患者因中毒较重住进了医院,同时共涉及约1000名工人出现轻度感染。国家卫生部于5月13日派出由7名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前往吉林进行实地检测。卫生部专家组随后出具了一份调查意见:“此次吉林化纤厂职工身体不适反应,可以排除化学物质的毒性所致,主要与心因性因素(俗称心病)有关。”
但上述调查意见发布之后,吉林化纤职工中毒事件并没有就此平息,3000多名生产工人仍然找不到“真正的答案”。对此,5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周厚云。
周厚云表示:“化工产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其污染、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把原因归咎于某一家企业,吉林化纤员工中毒同样如此。”周厚云表示,“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慢慢调查取证,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他指出,尽管空气抽样检测未超过标准,但是由于空气是流动的,毒性气体很快便会扩散,这就是疑问。同时他指出,病人体内的毒性气体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病人的免疫力也会稀释这种有毒物质,所以检测起来非常困难。
化工企业排污“死循环”?
那么,这次中毒事件的“病原”究竟是什么?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中,一位患者说出了心里话。“这次治疗的费用,是由公司出的,但是我们更希望采取措施控制工厂排污,这才是根本。”据他透露,他们经常听到厂里的员工议论,化工区的多家企业都在凌晨2~3点钟集中排污。吉林市一位的士司也表示:“有时候半夜开车经过化工区,那种刺鼻的气味非常浓烈,完全不是平时遇到的情形,真让人窒息。”
此外,吉林市多位当地人士在采访中指出,这次吉林化纤厂职工中毒只是一个个别事件,不排除以后还有相关中毒事件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松花江两岸聚集着大大小小数十家高污染企业。如造纸厂、热电厂、水泥厂、化纤厂,这些企业的排污物中都潜伏着多种有毒物质,一旦相互交叉并产生化学反应,其毒性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松花江两岸的上述企业发出刺鼻的气味,越接近吉林化纤厂区其烈性气味越浓。
针对上述多种问题,记者在此前的新闻通报会现场采访了吉林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该人士指出,“化工产业是吉林市的支柱产业,我们也在竭尽所能降低污染,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最近几年,应该是越来越好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我国目前的监测手段能随时跟踪化工企业的排放指标是否合格,但是,由于企业在个别特殊时段疏忽造成有毒气体外泄,这种意外确实很难得到保证。“吉林市以化工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其对于排污管理的紧迫任务要远远超过其他城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王海彦教授在采访中指出,“否则,半夜三更的企业排污将成为一道周而复始的死循环。”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