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供小于求 上海将现结构性楼荒?

    2009-05-14 02:51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上海楼市的巨量库存,正因为眼前的“小阳春”而发生逆转。佑威楼市通系统的数据统计,4月份上海的新房供应和销售比率,已达到1:1.5,即每新增供应一套新房,就会有1.5套新房被销售。

            分析人士表示,根据这一趋势,上海目前新房供求关系最为紧张的中外环区域,库存新房将在4.29个月后被全部消化。房地产市场上的供大于求,将被结构性的供应青黄不接代替。

    小阳春里的供小于求

            今年以来,上海楼市始终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有时,单周的成交量甚至要比供应量多出十多万平方米。不过,在地产专家眼中,如此悬殊的供应销售比,并不会立即引发“新房供应荒”,原因是有大量去年积存下来的库存没有被消化。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陆骑麟表示,去年底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在售总量大概是80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在售总量是680万平方米。4个多月时间,只消化了120万平方米,按照这个速度,现在的供应量要消化23个月左右。

    部分区域新房只够卖4个多月

            然而,上述反映楼市概貌的数据,并不能代表各区域的实际供需情况。不少购房者表示现在买房依然困难,常常要通过“摇号”等方式才能买到房。

            佑威楼市通系统数据显示,上海一些区域的楼盘供应量已出现偏紧趋势。以目前成交最活跃的中外环区域为例,按目前每周新增供应和销售势头,现有的新房库存仅够维持4.29个月。另一成交活跃地区——内中环地区的商品住宅供应量,也仅够维持5.11个月。

            同策房产的资深分析师倪晓玲则称,那些未来一两年内都有轨道开通或延伸,但附近新盘寥寥的板块都会出现新房供应荒。

    未必带动房价上涨

            自2007年开始,上海每次房价上涨的起因都是供不应求。这一次局部供应荒,会不会带动房价上涨呢?

            尽管今年以来,上海中外环地区的新房成交均价几乎每隔一个月就会上调一次。不过,倪晓玲监测发现,中外环区域的公寓成交均价一直在13000元/平方米左右徘徊,并未出现大的价格波动。

            根据她的分析,尽管很多区域出现了新房供应不足的情况,但那些地区的发展空间有限,新增人口向上述区域移动的意愿不强,无法带动当地的房价上涨。

            易居克而瑞分析师薛建雄则认为,供不应求只是暂时现象,是去年停工、减工潮带来的后遗症。到六七月份,上海新房的供应量将大幅上扬,届时结构性“楼荒”将会被避免。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上一篇

    风电业频遭外资撤离 振兴规划能否救急?

    下一篇

    迎峰度夏煤价上涨部分企业加强海外购煤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