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政策的出台,让长达7年的“无抗奶”争论画上了休止符,也给一些多年将此作为卖点的企业泼了一盆冷水。
每经记者 张娟娟 发自上海
六部委叫停“无抗奶”的宣传后,多家乳企向记者称,虽然没有做 “无抗”宣传,但他们的产品也是不含抗生素的。“‘无抗’是基本要求,不是什么卖点。”一乳企负责人表示。
昨日,卫生部官方网站通告,近期少数乳品企业宣称生产“无抗奶”,误导消费者,严重扰乱了乳品生产经营秩序。卫生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食药监局联合发出公告,严禁在乳品标签、标识和广告中宣传“无抗奶”等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
这一政策的出台,让长达7年的“无抗奶”争论画上了休止符,也给一些多年将此作为卖点的企业泼了一盆冷水。
禁止“无抗”宣传
公告称,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规范乳品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法规规定,自即日起,各乳品生产经营和餐饮企业应当停止“无抗奶”生产经营活动。自2009年6月30日起,各有关监管部门开始依法查处。
公告要求,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和乳制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禁止销售、收购和加工尚在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的、不符合健康标准或者未经检疫合格的奶畜产的以及其他不符合法规标准的生鲜乳,确保乳品质量安全。
各地要加强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乳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消费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发现乳品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和宣传“无抗奶”的,消费者有权向当地卫生、农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
长达7年的喧嚣
“无抗奶”这一概念是由光明乳业(600597.SH)率先提出来的。2002年4月,光明乳业“铁娘子”王佳芬在一次乳业巨头会上宣称,光明将在上海实现“无抗奶”,达到牛奶不含抗生素的国际标准,并开始推广“无抗奶”概念,光明产品的包装上都打上了“无抗生素”字样。此后,包括三元在内的国内多家企业也纷纷打出“无抗”牌。
据了解,奶牛在天气潮湿或换季时最易患乳腺炎,另外采用机械榨乳也比人工挤奶更易让奶牛患乳腺炎,这时必须向牛乳房部位直接注射抗生素才能让奶牛尽快恢复健康。但经过抗生素治疗的奶牛,在7天内产生的牛奶会有抗生素残留,这种奶不能作为食用奶原料进行加工生产。
而6年来,业内对“无抗奶”概念的争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按照国家乳品质量监管条例规定,兽药残留超标的奶源不允许收购或加工,也就是说,在收购奶源中兽药残留本来就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而一些企业却将把‘无抗奶’作为卖点在市场上进行炒作,这会误导消费者的认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市场上乳制品的兽药残留都是达标的。
早在2002年7月,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协会发布《有抗奶无抗奶报告》,宋昆冈在该《报告》中向业界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炒作“无抗”概念没有意义,乳品企业不要再炒了;二是“有抗”依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费者不必恐慌。
多家乳企也向记者称,虽然没有做“无抗”宣传,但他们的产品也是不含抗生素的。“‘无抗’是基本要求,不是什么卖点。”一乳企负责人表示。
为“无抗奶”光明投入逾亿元
“8年前我们就开始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采用国际通用的检测设备和指标,到现在已累计投入上亿元。”光明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既然国家现在出台了这个政策,我们一定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但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抗生素不是国家必检指标,但我们还是会继续对抗生素进行检测。”
“我们当然会执行,但我们实在不明白有关部门为何不许企业宣传‘无抗’概念,让消费者知道哪些牛奶‘有抗’哪些没有究竟有什么不好?”三元相关负责人认为,叫停“无抗”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可能更大于企业。
显然,该政策的出台,对于光明、三元等企业而言不仅仅是更换广告、更换包装那么简单。“‘无抗’是光明多年来的一大卖点,它让光明与其他品牌产生差异化竞争,如今被叫停,也就意味着这个卖点消失了。”曾从事过多年乳制品经营的上海壹言商务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汤志庆表示。
记者观察
“无抗奶”几度浮沉 最终拷问“添加剂”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叫停“无抗奶”则是源于添加剂问题。
今年3月9日,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印发给公安、农业、工商、质检等部委的通知——《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卫生部指出,β-内酰胺酶(解抗剂)可以用来掩蔽抗生素,冒充“无抗奶”。
“我国自2006年7月起对所有生鲜牛奶强制检测抗生素含量,超标者不可出售。而解抗剂的作用就是将有抗奶中的超标抗生素分解掉,使原奶顺利通过检测。”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官方叫停“无抗奶”并不单单是企业过度宣传,而是为了防止部分企业为了做到“无抗”,在牛奶中使用解抗剂。 每经记者 黄清燕
专家观点
无抗奶不可能成为奶业竞争的杀手锏
“提倡无抗奶应该是个行业行为,个别企业想在其中独占鳌头是不可能的。”昨日北京华闻华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营销顾问王传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在王传才看来,对于位居前列的乳制品企业来说,实现无抗化仅是两个问题,第一是技术问题,第二是管理问题。从乳制品企业拥有的资金与技术能力来看,全面无抗化根本不能构成市场门槛,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技术概念,加强基础管理实现光明乳业所设定的无抗化指标,因此,在壁垒上,无抗化根本不可能成为制约竞争对手的杀手锏。
王传才认为,无抗奶是一项基础性产品的品质诉求,不具备根本性改变乳业产品结构的战略性功能。无抗奶作为一项基础性技术手段,对提升品牌形象可能有一些作用,但分摊到单一产品上并不具备差异化的竞争能力。 每经记者 黄清燕
市场调查
“无抗奶”在超市遁形
始于7年前的“无抗奶”概念在今年年初又被炒得沸沸扬扬,有关部门一纸禁令下,“无抗奶”已无销售空间。
超市“少见”无抗奶
来自家乐福方面的信息显示,上架的牛奶中已没有 “无抗奶”“无抗生素”等字样,对于“无抗奶”字样的消失,零售商表示可能是供应商已经接到消息,提早换了包装。好又多公司事务部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已经向相关职能部门咨询具体事宜,并确保销售的产品符合政策规定。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昨日在上海各大便利店了解到,原先带有“无抗生素”字样的牛奶也已悄然 “退场”。据介绍,标榜“无抗生素”的牛奶在各超市都曾经销售过,但与其他品种相比,没有一定的优势。各超市门店的负责人则表示“消费者无论是选购生鲜奶还是其他乳制品,最看重的是品牌和价格,很少有人问过是否含有抗生素之类的问题。”
消费者“浑然不知”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走访上海多家超市,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无抗奶”都感到茫然,表示不清楚这一概念。消费者表示,如果“无抗奶”比其他牛奶更安全,愿意接受,但他们担心的是“无抗奶的概念并没有通过权威认定,只是个别企业的宣传策略。”
值得警惕的是,“有抗奶”和“无抗奶”同时在市场上并存,甚至同一品牌在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乳品也出现“有抗”和“无抗”混杂的现象,这无疑使消费者很容易产生迷惑甚至误解,以致无所适从。
厂家不再打“无抗奶”招牌
曾销售过全脂无抗奶粉和脱脂无抗奶粉、并宣称 “100%不含抗生素”的欧亚牛奶方面表示,现下已经没有销售上述两种产品,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家曾经销售过“无抗生素”产品的奶制品企业了解到,由于未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他们也已经弃用“无抗奶”的宣传。
每经记者 黄清燕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