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球进入滞胀的可能性有多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09-04-20 17:30

    当世界面临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时,中国无法独善其身,将面临更为昂贵的进口物资,而进口产品原料的价格提升将从成本等方面推高国内物价

    NBD讯:尽管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乍暖还寒,但刚刚召开的博鳌论坛上,各界领袖们对未来仍充满信心,关于中国经济触底预期更是相当具体。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救市方案从未间断,日本本月8日推出史上最大规模刺激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10日称将在未来数周内公布新救市方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日在泰国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正在制订新应对方案,而不久前结束的G20伦敦峰会上,一项达1.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成为各国共识…… 就在人们猜想世界经济何时复苏,14日金融巨鳄罗杰斯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发出警告:通货膨胀已经显现,并且未来将会出现极其恶劣的通胀! 而国内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也预计称:滞胀将是未来几年全球经济的的主要特点。 全球生产正处下降轨道 经济通胀最明显表现就是物价上涨,需求旺盛而供应不足,企业生产跟不上。目前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生产下滑已相当明显。 美联储4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工业产量连续五个月下降,创十年新低。今年首季工业生产较去年同期下滑百分之二十,是进入本次经济衰退以来最大的单季跌幅。与此同时,工业生产不足直接导致失业。美国3月份的失业率升至8.5%,创下25年来的新高。失业率的不断上升显示美国生产仍在下降。如图。 欧洲经济也被一层衰云笼罩。德国正发生大规模的减产。根据德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其工业产值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呈现连续下降,到2009年2月份达到最大同比降幅23.2%。德国经济因严重依赖出口在全球经济衰退中遭受重创。经济2009年预计下滑4.5%至4.7%。全国失业率也自2008年10月份的7.2%上升到2009年2月份的最高点8.6%。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制造业产出年率下降,为28年来最大年率降幅。英国经济智库“工作基金会”14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英国经济衰退程度不断加深,在截至今年2月底的过去一年间,很多英国大城市出现了失业人口大幅上升的趋势。 除伦敦外的英国大城市中,伯明翰的失业率位居首位,从一年前的5.3%上升至目前的7.3%,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增幅超过30%。 而日本的情况则更为糟糕,日本今年1月份的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砍去一半,从2008年11月开始,连续4个月制造业下降了7个百分点,成为历史新低。失业率爬上近年来的高点。 NextPage 联合救市行动正在展开 尽管G20对于是否推出更多新刺激计划,欧美意见不一,但在1.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个方案上,各国再次走到一起。 15日,世界银行计划在贸易融资方面提供500亿美元流动资金,参与该计划的公共或私营部门机构的数量正在迅速上升。到5月底,世界银行将开始为新兴市场银行业提供资金。这项计划是G20提出的2500亿美元贸易融资计划的一部分,主要针对世行预计高达3000亿美元的全球贸易融资缺口。 除了由争论、妥协达成的一致行动,各国更广泛救市政策还在不断出炉。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鼓吹美国经济已出现复苏现象,但同时也表示新方案将不久出台,日本更是釜底抽薪,使出浑身解数,救市规模创天量,韩国出台购车减税,中国更多弹药还没有使出来。 在这样一个世界主要经济体产出不断减小的情况下,各国纷纷联手推出经济刺激方案,以寄期望以刺激需求来挽回经济增长。如表: 国家/地区 今年GDP预测 最新GDP总值(万亿美元) 刺激经济规模占GDP比率(%) 拯救银行规模占GDP比率(%) 最新经济情况 美国 -1.6 13.98 2.0 73.7 失业率升至25年新高,预料今年经济收缩2.5% 日本 -2.6 5.29 1.4 12.9 汽车及电子产品出口大减,一月份经常账赤字破记录 德国 -2.5 3.28 1.5 21.7 今年经济料收缩2.7% 中国 +6.7 3.01 2.0 0.5 出口需求下跌,推出4万亿人民币的十大行业振兴方案 英国 -2.8 2.57 1.4 47.5 利率下调至0.5厘的新低,英伦银行开始“印银纸” 法国 -1.9 2.52 0.7 19.0 失业率料升至接近10% 意大利 -2.1 2.09 0.2 3.8 今年经济料收缩2.6% 加拿大 -1.2 1.36 1.5 22.0 央行去年将主要利率减至新低 俄罗斯 -0.7 1.14 1.7 7.1 卢布贬值,今年底失业人数料升至1000万 韩国 -4.0 0.99 1.5 14.3 期望与区内国家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及订立自由贸易协议 国家/地区 今年GDP预测 最新GDP总值(万亿美元) 刺激经济规模占GDP比率(%) 拯救银行规模占GDP比率(%) 最新经济情况 巴西 +1.8 0.93 0.4 1.5 一月份工业生产按年跌幅达破纪录的17.2% 印度 +5.1 0.92 0.5 5.6 过去3个月流失50万个职位 墨西哥 -0.3 0.88 1.5 不详 通胀取得七年来最大按年升幅 澳大利亚 -0.2 0.74 2.1 0.7 去年货币贬值幅度达破纪录的21% 印尼 +3.5 0.39 1.3 0.1 高估电煤出口需求 土耳其 -1.5 0.38 0 0.2 一月份工业生产减少21.3% 沙特阿拉伯 +0.8 0.36 3.3 9.4 油价自高位每桶147美元跌至低于50美元 南非 +1.3 0.25 1.6 不详 去年第四季经济收缩1.8%,十年来首次 阿根廷 0 0.23 1.3 0.9 自去年十月,有3.2万人面对失业或减薪 欧元区 -2.0 - - - 去年第四季经济收缩1.5%,为99年来最大减幅 资料来源:英国《泰晤士报》、IMF NextPage 通胀正在来临? 在各国政府共同作用下,刺激政策必然显现或大或小的作用,需求已初见好转,并在未来会有更明显显现。 这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的那样:“我们开始看到经济出现希望曙光。” 今年2月份,美国工厂订单环比增加1.8%,是去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增长。随着住房价格下跌,2月份二手房成交量按年度折算增加5.1%。美国劳工部9日报告说,上星期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为65.4万,比前一星期下降。 眼下,中国房地产也开始复苏,1-3月全国商品房销量同比增长8.2%。 但这并非最后的结果。 纵观美国经济历史,两次次主要的通货膨胀往往是紧跟经济衰退之后,究其原因,经济衰退带来的供给萎缩以及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是带来通胀的幕后黑手。 自1929年10月纽约股票交易所崩盘开始,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就此拉开序幕。到1932年,美国的生产力降至危机前的一半,14万家工厂、企业和银行宣布破产,失业率高达25%,金融市场遭到严重破坏,货币流通体系趋于瘫痪,整个美国社会陷入剧烈的动荡之中。经济衰退带来了生产的破坏,之后罗斯福新政”推行的“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不断上升播下了种子。 1969~1970年经济危机以后,美国政府于1970年采取了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以刺激经济回升。生产的下降直接体现在美国出口的减少,以致到1971年5月贸易顺差消失,紧接着石油危机进一步破坏了美国的生产,最终不断萎缩的生产在扩张性的宏观政策的刺激下导致了通货膨胀, 达到了1974年全年上涨12%的历史最高记录。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 经济刺激带来需求增加的同时也可能破坏了生产。政府通过财政策增加政府投资,将政府投资代替私人投资。由于政府投资往往被用之于非生产性项目,如福利计划等,而私人投资的用途总是生产性的,所以,财政政策的执行实际上是用非生产性投资来代替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减少了,企业雇工的人数必然减少,从而部分地造成失业问题。而生产性投资的减少也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量减少。此外,金融危机带来的信用缩减将使需要资金的企业无法以较低的成本得到贷款,这也将进一步破坏生产。 对此,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霍明德教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推测,美国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采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是在将来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当过多的货币面临日益减少的产品供给时,通货膨胀将会产生。 NextPage 短期通胀或遇美元强势遏制 尽管美元印钞机正开足马力,G20上也出现建立新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提法,但国内经济界对此均称这是一个美妙设想,目前并不能实现。联亚投资:美元短期强势还将延续。 美国贸易逆差正在收窄,美元信心仍在加强。2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大幅下降28.3%,跌至260亿美元,为近10年来最低水平。一方面,进口的大幅萎缩表明美国对世界产品旺盛的需求继续减弱;另一方面,出口上升20亿美元,增幅为1.6%,为去年7月以来首次增长,说明在经济危机和美元升值的背景下,美国产品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这对于美国实现贸易平衡迈进了一大步,提振美元信心。 从各国的经济数据对比来看美国的整体经济相对乐观。欧元区的经济数据毫无复苏的迹象,而且西欧对中欧和东欧贷款所潜在的风险较大,这必然会加大欧元区经济复苏的难度。英国经济衰退的程度比预期的还要严重,英国财政大臣林达表示,在年底之前英国经济都不会开始出现增长。日本为应对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然而,美国近期的经济数据不仅出现回暖,而且总统、财长和联储主席均对经济前景报以乐观的展望。这对支撑美元走强,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平安证券分析师孙方红认为,除供需关系外,美元汇率的变化被认为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美元短期内的强势,对原油将产生货币计价和资金撤离双重打压,从而促使原油价格下跌。而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都会引起油价、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行调整,对全球通货膨胀走势产生抑制作用。 此外,流动性大坑存在在遏制通胀上也起到一定作用。 据国泰君安的研究,全球流动性的金字塔结构是基础货币只占全球流动性的1%,而证券化信用占13%,衍生品信用占75%。经过此次金融危机,包括证券化信用和衍生品的货币创造功能可谓"元气大伤",而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衍生品等资产的“杠杆化率”也将很难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按照银河证券的测算,仅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带来的货币创造就超过5 亿美元,而这部分财富大多因为金融机构“去杠杆化”损失殆尽。因此,全球央行从印钞票到大通胀还需要填补金融系统收缩所留下的“流动性大坑”。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各国央行印钱的速度远远补偿不了“流动性大坑”的扩大,因此整个市场的资金还是不够用。这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救市措施尚未起实质性作用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为什么短期内美国尚无通货膨胀之忧的主要原因。 NextPage 霍明德:难以独善其身 中国将面临输入性通胀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研究员刘才涌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财政支出用于生产领域则有可能加剧当前的生产过剩,导致通货紧缩,若流向流通领域则会导致通货膨胀,在我国,关键是要看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能真正落实到基建,进而流入钢材等生产中,流入多则可维持这些过剩产业(相对于严重萎缩的外部市场),甚至扩大规模。假如外部市场复苏慢,国内基建完工,则会导致国内过剩,产生通货紧缩。 在他看来,我国目前明显处于通货紧缩阶段,2月份开始,钢材虽然产量上升了,但是价格急剧下降,可以看出产能过剩导致了暂时的通货紧缩。三月份的发电量在下降,说明社会总供给仍然处于下降阶段。 但下一阶段就可能进入通胀阶段,当世界面临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时,中国无法独善其身,将面临更为昂贵的进口物资,而进口产品原料的价格提升将从成本等方面推高国内物价。 事实上早在2007年11月,我国就因为全球范围内农产品、原油等矿产品的从格上涨,导致高价购买国外资源,在国内人民币不升值的情况下,最后导致了国内的通货膨胀。而如果让人民币升值,将降低购买国外原材料的成本,从而很好地防范此类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对此,霍明德教授担忧道,虽然中国政府采取的是财政政策,但是在今年下半年将有可能面临输入性的通货膨胀。而唯一的应对之法就是让人民币升值。 而经济学家哈继名解释称: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以来,各经济体采用各种救市措施,包括中国在内,多数国家通过发债来筹集资金,从而导致政府债务上升,“父债子偿”的规律表明,未来这些政府可能通过提高税率来偿还债务负担,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所谓父债子还子还难,于是不得不走上通胀来稀释债务的道路。中国2015年前后将面临人口红利衰竭,人力成本将上升,城市化进程也将放缓。 在他看来,中国还得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夯实人民币国际化基础。

    上一篇

    新锐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全面覆盖广州

    下一篇

    早籼稻首日平稳运行成交量超6万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